临朐县人民法院关于滥伐林木案件的调研报告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25日 | ||
近年来,临朐县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该县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在该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滥伐林木刑事案件却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巩固,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为此,临朐法院对2011年至2014年以来审理的滥伐林木案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找出原因,总结规律,为制定对策提供借鉴。 一、案件审判基本情况 刑法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00株为起点;“数量巨大”,以50至100立方米或者幼树2500至5000株为起点。 2011年至2014年,临朐法院共受理审结滥伐林木刑事案件32件,判决46人。其中,滥伐林木“数量较大”的案件31件,其中2件为滥伐幼树达到数量较大标准,滥伐林木“数量巨大”案件1件。(表1) 关于被告人年龄,被告人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3人,40岁以上(含40岁)60岁以下(不含60岁)的34人,40岁以下(不含40岁)的7人,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5岁。(表2) 关于被告人的文化程度,其中文盲1人,小学文化17人,初中文化20人,高中文化4人,中专文化1人,无大学及以上文化。(表3) 关于被告人职业,职业为农民的44人,其他非农职业的2人。 关于涉案林木情况,被伐林木为人工栽植的30件,自然山林2件。涉案树种为杨树的28件,刺槐的3件,其他树种1件。 关于判刑情况:对46人均以滥伐林木罪判处相应刑罚。其中判处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并处罚金的20人,判处有期徒刑实刑并处罚金的2人,判处拘役适用缓刑并处罚金的5人,判处管制并处罚金1人,单处罚金18人。(表4)其中共同犯罪案件8件,涉案19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涉案人数介于2人至4人之间,主要是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而结伙购买他人树木并杀伐,部分案件是卖树者和买树者均明知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而杀伐林木,部分案件中犯罪主体因在买树者与卖树者居间介绍,充当“经纪人”而构成犯罪。 犯罪主体中,因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而采伐自己栽植的林木构成犯罪的13人,购买他人树木并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而杀伐构成犯罪的29人,居间介绍他人买卖杀伐林木而构成犯罪的4人。关于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原因:13人表示不清楚甚至不理解杀伐自家的树为何还要办许可证,该部分人主要是自己栽植树木并自己杀伐;33人表示知道杀伐林木应当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但为了“省钱”、“省事”,也避免办证流程的繁琐,同时心存侥幸,认为无证采伐执法机关不一定能查到自己,最终未予办理许可证而进行了林木采伐。该部分人主要是购买他人的树并杀伐的,并以买卖木材为业。 二、滥伐林木刑事案件呈现的特点 1.犯罪主体具有特定性。通过上述统计,可以看出,近年来该县滥伐林木案件的犯罪主体主要是农民,犯罪主体年龄主要分布在40至60岁之间;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最高学历是中专,无大学及以上学历,主要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部分犯罪主体甚至是文盲。因文化程度较低,犯罪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只注重于树木的经济价值,缺少对树木生态价值的认识。 2.犯罪对象相对单一。犯罪对象主要是人工栽植的杨树等速生树种,其他树种较少,且大多数是人工栽植于 “口粮田”、“承包地”里的零星林木,滥伐自然生长的山林的案件较少。被滥伐林木数量大多为“较大”、“数量巨大”的案件较少。无大面积毁坏林地的恶性案件。 3.犯罪手段较为简单。从现有案件看,该类犯罪的组织程度较低,犯罪主体多为单个个人,即使在共同犯罪中,也是组织程度较低的一般共同犯罪,无有组织共同犯罪。 4.犯罪影响具有长期性。该类犯罪的经济影响可能不大,经济损失可以鉴定,但其生态影响并非短时间内能显现。 5.该类犯罪年轻化要引起重视。据统计,犯罪年龄最小的25岁,同时学历也最高,是中专学历。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针对犯罪主体主要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实,要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知法守法、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针对年轻人犯罪情形,普法要充分利用年轻人感兴趣的新媒体手段,注重普法效果。此外,应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使环保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2.提高行政审批时效。针对群众反映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流程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的实际情况,相关林业部门应切实提升办证时效,简化办证流程,真正解决群众林木采伐许可证“办证难”等问题。 3.创新刑罚执行方式。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的同时,依法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如对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执行时,可以探索按照被杀伐林木数量,责令其在指定区域内再补植相应数量的林木,以尽可能挽回因滥伐林木造成的生态损失。 (作者:临朐县人民法院 杨开顺 杨晓红) |
||
|
||
【关闭】 | ||
|
||